建筑業發展方向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推進智能建造已是大勢所趨!
時間:2021-12-29 瀏覽量:782建造是建設工程項目的“制造”全過程,是基于全壽命期考慮的工程立項策劃、設計和施工的總稱。工程建造與其他工業產品制造一樣,必須立足于產品的全生命期的經濟技術性能和效益的最大化。
智能建造是面向工程產品全生命期,實現泛在感知條件下建造生產水平提升和現場作業賦能的高級階段;是工程立項策劃、設計和施工技術與管理的信息感知、傳輸、積累和系統化過程,是構建基于互聯網的工程項目信息化管控平臺,在既定的時空范圍內通過功能互補的機器人完成各種工藝操作,實現人工智能與建造要求深度融合的一種建造方式。
推進智能建造應該著重從3個重點內容著手:一是構建工程建造信息模型(EngineeringInformationModeling,簡稱EIM)管控平臺,EIM管控平臺是針對工程項目建造的全過程、全參與方和全要素的系統化管控而開發的建造過程多源信息自動化管控系統;二是數字化協同設計,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對工程項目的工程立項、設計與施工的策劃階段,進行全專業、全過程、全系統協同策劃;三是機器人施工,在EIM管控平臺和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的驅動下,機器人代替人完成工程量大、重復作業多、危險環境、繁重體力消耗等情況下的施工作業。
支撐智能建造的基礎工作是三維圖形描述、圖形引擎和平臺的開發,以及建筑的三維空間描述和真實感表達的系列軟件開發。智能建造應特別強調機器人代替人進行現場施工,從而改善建筑業作業形態,逐漸實現施工現場少人化,直至無人化施工。
為什么要推動智能建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筑業發展迅速,取得了巨大成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作用更加突出,2020年建筑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7.18%,帶動上下游50多個產業發展,并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二是為城鎮化建設和民生改善作出重要貢獻,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超過60%,2019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為39.8平方米,比1978年提高了近5倍;三是我國建造水平不斷提升,全球前10位的超高層建筑我國占據7位,諸如國家體育場(鳥巢)、北京大興國際機場、G20杭州峰會主會場等一批公共建筑驚艷世界,我國在超深、超長、超高和超大跨等工程結構領域的建造能力持續提升,廣受世人贊譽;四是我國建筑業對外承包營業額穩步增加,國際競爭力提高,2019年對外承包營業額與合同額分別比上年增長2.28%和7.63%,占全球250強總額度的24.4%;五是用信息技術改造建筑業方面成效顯著,現在建筑業對信息技術的依賴無處不在,很難想象如果沒有信息與建造技術的高度融合,類似“兩山”醫院這樣的工程項目怎么能夠如此高效完成。因此,信息技術促使建筑業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建筑業逐漸進入存量時代,發展面臨下列挑戰:一是傳統管理體制和建造模式相對落后,效率不高。二是勞動密集、現場作業環境差、勞動強度高的情況沒有根本改變,產業用工成本高,就業吸引力弱,勞動者老齡化嚴重。三是行業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智能建造推進總體滯后。主要表現為簡單搬用外國技術,原創性技術不多,少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文字和圖形處理的基礎性軟件系統;少有高效實用的人工智能工具和施工現場作業機器人;缺乏切實推動工程項目智能建造有效實施的數字化管控平臺,促進行業轉型升級的效果不明顯。
綜上,目前在推動智能建造方面,除了建筑業的信息化水平有較大提升之外,我國已經擁有世界最大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的體量,在機器人的研制方面也已起步,但我們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BIM基礎平臺和三維圖形系統及其引擎。建造信息技術的巨量投入被碎片化,少有在解決智能建造“卡脖子”技術方面的明顯突破,智能建造推進面臨的挑戰非常嚴峻,應該引起業內的高度重視。
我國一直高度重視信息技術與產業發展間的融合。世界正在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時期。我們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杠桿培育新動能,帶動建筑業轉型升級。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多個部門頒發《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提出了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推進智能建造已經成為國家推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
基于目前我國建筑業的現狀分析和政策導向,建筑業推進智能建造已是大勢所趨,重點體現在以下方面:
01、建筑業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驅使
建筑業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必須做到“四個轉變”:從“數量取勝”轉向“質量取勝”;從“粗放式經營”轉向“精細化管理”;從“經濟效益優先”轉向“綠色發展優先”;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實現這些轉變,智能建造是重要手段。
02、工程品質提升的需要
進入新時代,經濟發展的立足點和落腳點是最大限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中工程品質提升是公眾的重要需求。工程品質的“品”是人們對審美的需求;“質”是工藝性、功能性以及環境性的大質量要求。推進智能建造是加速工程品質提升的重要方法。
03、改變建筑業作業形態的有力抓手
建筑業屬于勞動密集產業,現場需要大量人工,如何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改善作業條件,減輕勞動強度,盡可能多地利用建筑機器人取代人工作業,已經成為建筑業尋求發展的共識。
04、提升工作效率,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然。
目前建筑業勞動生產率不高,主因是缺少建造全過程、全專業、全參與方和全要素協同實時管控的智能建造平臺的高效管控,缺少便捷、實用和高效作業的機器人施工。
05、實現“零距離”管控工程項目的利器
推進智能建造充分發揮信息共享優勢,借助于互聯網和物聯網等信息化手段,建造相關方可以便捷使用的工程項目建造管控平臺,實現零距離、全過程、實時性的管控工程項目。
“新基建”的提出,為加速推進智能建造提供了難得機遇?!靶禄ā敝饕ǖ谖宕苿油ㄐ偶夹g基站、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領域?!靶禄ā蓖苿恿诵屡d技術的信息基礎設施,新興技術與“舊基建”融合的基礎設施和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創新基礎設施3類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為加速推進智能建造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基礎設施條件,我們務必抓住機遇,努力進取,加速推進智能建造。
如何推動智能建造
通過智能建造推進,切實實現建筑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應重點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創建利于工程項目推進智能建造的體制機制
進一步明確政府、行業、企業在推進智能建造過程中的作用和職責,快速形成協同推進之大勢,對于促進智能建造至關重要。
2、推進智能建造,科技研發工作必須先行
智能建造是傳統建造技術與現代化技術高度融合的建造方法,其綜合性和創新性極強,不能一蹴而就,必須科研工作先行,持續加大科研投入,持續進行科技攻關,方能取得實質性效果。
3、加快創建EIM管控平臺
工程項目的系統化管控是實現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創建EIM管控平臺,實現工程項目的系統化管控,對于提升建筑業管理水平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應列入智能建造推進工作的優先選項。
4、加速建造機器人研制
建立工程總承包企業主導,電子、機械、信息與控制等多專業參與的科技攻關體系,組織多專業進行建造機器人研制的聯合攻關,加速施工作業機器人推廣使用。5、著重智能建造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
未來的工程管理專業將從專業細分演變到工程系統劃分,從數字依托轉型為智能支撐。立足智慧建造工程師素質能力、專業技術需要,培養一批能夠熟練掌握土木工程專業的基本知識;精通工程結構設計原理、構件生產和施工安裝方法;能夠應用現代化技術手段,進行智能測繪、智能設計、智能施工和智能運維管理;能勝任傳統和智能化建筑工程項目的設計、施工管理、信息技術服務和咨詢服務等工作,具備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工程管理的發展方向正在發生深刻變革。面向智能建造方向的專業技術人員將肩負智慧城市建設的使命,以全生命周期思維,從智慧設計、智慧制造、智慧工地、智慧家居、智慧防災、智慧運維等多角度,為智慧城市建設與治理提供科學決策。因此,工程管理專業學科的發展任重而道遠,轉型大勢所趨。
智能建造以工程全生命期綜合效益最大化為目標,重點關注管理流程再造,重點強調建造過程的質量安全保障和資源系統管控、數字化設計和機器人作業的協同建造方式。讓我們攜手并進,秉承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方法,注重實效,不懈探索,辛勤耕耘,扎實推進智能建造。